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希區考克劇場目錄 Season 1


我自己忽然想做一份已取得的電視版希區考克劇場目錄,這樣才知道要看那一片那一集?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1955.10~1956.6)
  1. *Revenge 新婚妻子遇襲顯得神經質,造成丈夫報仇卻殺錯人:Vera Miles, Ralph Meeker
  2. Premonition 留法鋼琴家返家,怨恨哥哥詐領保險,真正原因是他不知道自己精神已經失常:John Forsythe, Cloris Leachman, Warren Stevens
  3. Triggers in Leash 兩個西部槍手比誰先開槍, 卻都被老婦人設計沒開槍:Gene Berry, Ellen Cordy
  4. Don't Come Back Alive 一對失業老夫妻想詐死騙保險金,妻子卻愛上別人而被先生殺了:Sidney Blackmer
  5. Into Thin Air 英國母女寄宿巴黎旅館, 女兒外出買藥後回到旅館卻找不到母親, 原來跟巴黎博覽會有關:Alan Napier, Patricia Hitchcock
  6. Salvage 女子害怕即將出獄的前夫哥哥,對方卻找她合資, 因為背後有更深遠目的:Gene Barry, Nancy Gates
  7. *Breakdown 一個富翁車禍被誤判已死亡,遭洗劫卻沒人相救:Joseph Cotton, Raymond Bailey (8.3)
  8. Our Cook's a Treasure 一個富商一直懷疑女管家對他下砒霜,原來下砒霜的是跟他朋友有染的年輕老婆:Everett Sloane, Beulah Bondi
  9. The Long Shot 欠債賭徒殺人後冒頂替死者身分想繼承遺產,卻發現死者也是冒充者:Peter Lawford, John Williams, Robert Warwick
  10. *The Case of Mr. Pelham 發現有一個和自己外貌完全相同的人出現,兩人爭論誰才是真的:Raymond Bailey
  11. Guilty Witness 雜貨店懷疑樓上不睦夫妻發生兇殺案:Judith Evelyn, Joe Mantell
  12. Santa Claus and The Tenth Avenue Kid 長期假釋犯被介紹去當耶誕老人:Barry Fitzgerald
  13. The Cheney Vase 一個剛被開除的員工貪圖富婆的遺產偽造證件幫她服務:George Macready, Carolyn Jones, Patricia Collinge
  14. A Bullet For Baldwin 雇員槍殺了老闆,兩天假日後卻發現老闆仍正常上班!:John Qualen
  15. The Big Switch 一個殺人犯設下陷阱殺人最後卻自己被捕:George Mathews, 
  16. You Got To Have Luck 重刑犯逃入民宅挾持少婦,最後仍被警察擒獲:John Cassavetes, Marisa Pavan
  17. The Older Sister 一對同居老姐妹, 姐姐擔下責任隱瞞妹妹殺人的事實:Carman Mathews, Joan Lorring, Patricia Hitchcock
  18. Shopping For Death 兩個退休的保險業務試圖幫助一個粗魯的女人:John Qualen, Robert Harris, Jo Van Fleet
  19. The Derelicts 男主人殺害債權人被兩個無賴看到,無賴趁機長期勒索夫妻:Robert Newton, Phillip Reed
  20. And So Died Diabouchinska一個布偶表演者冷落老婆迷戀布偶,根據舊情人設計的布偶卻把他殺人的實情抖出來:Claude Rains, Charles Bronson
  21. Safe Conduct 美國女記者離開東德時遭到足球明星誣陷,原來明星此舉是要護送更重要的證件離境:Claire Trevor, Peter Van Eyck, Jacques Bergerac, 
  22. Place of Shadows 年輕人到修道院裡討債復仇,歷經戰爭的神父勸他寬恕:Everett Sloane 
  23. *Back for Christmas 將老婆謀殺埋在地窖裡後順利搬家,新住戶通知他想挖開地窖: John Williams, Isobel Elsom 
  24. The Perfect Murder 兩個姪子貪圖遺產聯手謀殺姑姑,卻害到自己: Hurd Hatfield, Mildred Natwick
  25. There Was an Old Woman 獨居老婦人以老鼠藥毒殺旅客謀財: Estelle Winwood, Charles Bronson
  26. Whoduint 推理作家卻不知道自己遭誰殺害,向上帝要求回人間重來一次:John Williams
  27. Help Wanted 籌錢為妻手術的老實人受雇殺人卻殺錯對象:John Qualen, Lorne Greene, Madge Kennedy
  28. Portrait of Jocelyn 帶新婚妻子買畫卻買到前妻畫像,新婚妻子要求知道真相:Raymond Bailey, Nancy Gates
  29. The Orderly World of Mr Appleby 缺錢的古董店老闆殺妻領保險金,第二次踢到鐵板:Robert Harris
  30. Never Again 個性敏感沒信心的美女受刺激酗酒殺了未婚夫:Phyllis Thaxter, Warren Stevens
  31. The Gentleman From America 三人下賭誰敢在鬼屋裡待一晚上,結果做到的人瘋掉了:Biff McGuire
  32. The Baby Sitter 女主人遭到殺害,暗戀男主人的保姆性命遭到威脅:Thelma Ritter, Mary Wickes
  33. The Belfry 稍嫌弱智的學校長工殺害教師後躲在鐘樓裡:Patricia Hitchcock, Dabbs Greer
  34. The Hidden Thing 年輕人目睹女友車禍卻記不得任何事,直到有人幫忙恢復記憶:Biff McGuire, Robert Harris
  35. The Legacy 印度王子在佛羅里達度假追求已婚少婦未遂後自殺,原來背後另有隱情:Jacques Bergerac, 
  36. Mink 失竊的貂皮大衣被送到設計者店裡估價,送件者被誤認為是竊賊:Russ Hussey
  37. Decoy 為受虐女同事出面抱不平卻被認為是兇手:Robert Horton, Cara Williams
  38. The Creeper 夜間專殺金髮女性的兇手,身分出乎意料之外:Constance Ford, Rita Shaw (8.0)
  39. Momentum 雇員向東家討債時誤殺了對方:Skip Homeier, Joannne Woodard
* 希老自己親自導演。

1~21 在第一片 CD,22~39 在第二片 CD


1956 年已經是電影產業的初衰期了,演員開始感到粥少僧多必須把重心轉向電視,當時已有其他性質相近的懸疑劇在播映中,有人向 Alfred Hitchcock 建議應跨足電視劇,老希的事業重心仍在電影,因此他找來 40 年代他合作過的 Joan Harrison (1907~1994) 來主導這齣每週在 CBS 播出的電視劇。

Joan Harrison 礙於成本不能找到當紅的 James Stewart, Cary Grant 來拍,但是可以找到價格較低的 40 年代老男演員來拍,像演過《大國民》的 Joseph Cotton, Everett Sloane,演過《怒火之花》的 John Qualen,演過《北非諜影》的 Claude Rains,甚至默片時代的名星 Barry Fitzgerald,還沒出名的老查 Charles Bronson。

老希自己每一季只導演幾次,導演份量最多的反而是 Robert Stevens, Robert Stevenson 兩人。

希老崛起於 1930 年代的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邦提過受到一次大戰死亡數百萬成年男性的影響,20~50 年代整個英國社會隱藏了數百萬名寡婦或終生未嫁的女性,回首一下老希的電影和電視劇本裡這些人的戲份佔有相當高大的比重,形象符合常常扮演這些角色的有 Midred Dunnock (1901~1991), Midred Natwick (1905~1994), Estelle Winwood (1883~1984), 甚至默片時代美艷女星 Isobel Elsom (1893~1981)。


年齡比較低的 Carman Mathews (1915~1995) 也常常扮演類似角色。

配角方面常見的演員有:Percy Helton, Harry Tyler, Philip Coolidge, Virginia Gregg, Russell Collins 和老希女兒 Patricia Hitchcock

希區考克劇場 Q & A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大藝術家 -- 2011


《大藝術家》(The Artist) 這部我錯過首映機會的法國電影,事隔一年多到了最近才租 DVD 看到,我先看了一下國內網站對這部電影的評論,發現年輕影迷無法點出牽涉到好萊塢歷史的關鍵,那就無法更深一部體會這部電影的樂趣了。

我的建議是如果先看過兩部老電影,那就能體會《大藝術家》(The Artist) 95% 的寓意和樂趣了!這兩部老片是同樣敘述默片遭到有聲電影取代的《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以及敘述默片老演員沒落的《日落大道》(Sunset Blvd),第一部相當多人提及,第二部《日落大道》(Sunset Blvd) 就比較少人注意了 。


上面比較圖左邊是《大藝術家》(The Artist) 男主角 Jean Dujardin,右邊是《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男主角 Gene Kelly (1912~1996),Jean Dujardin 不但長得跟 Gene Kelly 有幾分相似,片中前半段劇情簡直就是《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裡 Gene Kelly 的翻版,Dujardin 演出時的神情更毫無忌諱的模仿 Gene Kelly。

劇本不同處在於《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裡 Gene Kelly 一路走紅打順風牌直到劇終,這裡的 Jean Dujardin 卻像卓別林一樣無法接受有聲電影的出現,抵制潮流直到淪為無業遊民,所以他變成了另一個《日落大道》(Sunset Blvd) 裡的 Gloria Swanson,拒絕接受事實只能活在回憶裡的默片巨星,比富婆 Gloria Swanson 更慘的是他淪為窮光蛋,有趣的是劇本真的把他寫成一個男的 Gloria Swanson,屬下也有一個男司機,還載著他到《日落大道》(Sunset Blvd) 裡的派拉蒙片廠 (這裡片中稱為 Kinograph Studios) 拍戲。


常常飾演美國總統的 James Cromwell 在這裡飾演忠心耿耿的司機,他載著 Jean Dujardin 進入派拉蒙片廠時,這一幕讓人很難不連想到 1950 年《日落大道》相同的廠景 ~ Erich von Stroheim 載著 Gloria Swanson 進入片廠那一幕戲 (如下圖)。


好了!有了這些背景就可以推知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簡單的劇情:

1920 年代默片時期的巨星 George Valentin 在 1929 年初生涯達到最高峰,他過分相信自己的個人魅力,對即將出現的有聲電影嗤之以鼻,決定自費自導自演繼續拍攝他英雄式的默片跟有聲電影對打,客觀條件方面,這部投入心血拍攝的電影初演更遇到 1929 年 10 月的經濟大蕭條,可想而知票房必然遭遇挫敗,George Valentin 投資破產後開始酗酒導致婚姻破碎,接下來幾年只能典當家產換取生活費。

反之,一個在 1926 年靠 George Valentin 牽線走進好萊塢的年輕女星 Peggy Miller,花了三年的時間奮鬥從歌舞女郎到臨時演員直到爬上有聲電影女主角位置,成為大蕭條時期的票房賣座保證女星,她對於 George Valentin 除了感激更有愛慕之情,除了暗地裡以經濟支援 George 更向老闆推薦由她和 George 聯合演出歌舞片,藉以讓試圖自殺的 George 重拾信心走出困境。。。。


劇情之外,在 21 世紀要拍黑白默片最重要的成功關鍵就是選角了,如果有一張 Brad Pitt 這樣的現代臉入鏡整片就失敗了,這部法國拍的好萊塢片的服裝和選角非常成功,曾經演過 Babe Ruth 傳的 John Goodman 飾演戲份頗重的製作人,母親就是默片時代名演員 Kay Johnson 的 James Cromwell 穿上制服長得很復古,另外演過《發條桔子》的老演員 Malcolm McDowell 也隨興客串了一場戲。

left : James Cromwell, right : John Goodman

《大藝術家》(The Artist) 的遺憾就是原本是計劃以彩色片拍攝,全片並沒有用黑白片應有的燈光效果處理,因此全片效果平面化而且偏亮,無法呈現出 Fritz Lang, Alfred Hitchcock 所拍攝黑白片那麼強烈的陰影效應。

另外我發現電影最後十分鐘 Jean Dujardin 遲疑是否要開槍自盡時那段配樂,直接套用 Bernard Herrmann 1958 年為《迷魂記》(Vertigo) 所做的一段音樂 Scene D'Amour,原本這一段是 Kim Novak 在舊金山海邊遲疑後跳海自殺卻被 James Stewart 所救的音樂,用在這裡有異曲同工之意,不過 Kim Novak 曾在 2012 年出面指控抄襲,後續結果我也沒注意了。

Youtube : Scene D'Amour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三部 Agatha Christie 謀殺案電影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一部1974年出品的電影,改编 Agatha Christie 1934 年的同名小說,Agatha Christie (1890~1976) 的推理小說建立在二十世紀初期也就是 Agatha 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歐洲貴族的流亡史,身歷其境的她有深厚的歷史學基礎將推理小說和實際歷史密切箝合,第一次把她的作品推上銀幕由名導演 Sidney Lumet 操刀,提醒一下,1974 年剛好也是大堆頭災難電影當道的時刻,從海報可以看到這部英國 EMI 公司推出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卡司毫不遜色,大膽啟用不到 40 歲的 Albert Finney 飾演推理偵探 Hercule Poirot 另外還有 Lauren Bacall, John Gielgud, Sean Connery, Ingrid Bergman, Anthony Perkins, Jacqueline Bisset, Martin Balsam, Richard Widmark, Venessa Redgrave 等 。

這部電影我曾經租錄影帶來看,最後的結局至今印象深刻,還記得 Ingrid Bergman 被眾人脅迫在兇手屍體上插一刀的畏懼模樣,飾演偵探 Hercule Poirot 的 Albert Finney 也一戰成名。


《東方快車謀殺案》叫好又叫座,使影片公司決定乘勝追擊,使用同一位編劇和製作團隊,在服飾、外景和佈景、道具等方面更加考究地拍攝另一部大堆頭明星演出的《尼羅河上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演員有 Bette Davis, David Niven, Maggie Smith, Mia Farrow, John Finch, Olivia Hussey, George Kennedy, Angela Lansbury, Jane Birkin, Jack Warden。不過導演已從 Sidney Lumet 換成《火燒摩天樓》的導演 John Guillermin,Hercule Poirot 人選也從 Albert Finney 換成年紀較大的 Peter Ustinov,不過另人驚艷的是 Peter Ustinov 表現毫不遜於 Albert Finney 反而成為後來 20 年 Hercule Poirot 的代名詞。

《尼羅河上謀殺案》我記得在電視上看過,當時年紀太小根本無法看出兇手到底是誰?後半段 Peter Ustinov 的推理遠遠超乎我當時的想像空間。


過幾年後 (1982 年) 又出現了一部 Peter Ustinov 主演的《艷陽下的謀殺案》(Evil Under The Sun),這部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敘述一件發生在地中海渡假勝地的謀殺案,兇手刻意製造不在場證人來保護自己,最後發現那些「不在場證明」的證人所看到的時間都已經被兇手巧妙的修改過了,怎麼修改?一種無法想像的偷天換日法。

不過除了推理之外,《艷陽下的謀殺案》卡司以及與歷史的關聯性也顯得較薄弱了,除了 Peter Ustinov 比較有名的演員只剩 James Mason, Maggie Smith, Roddy McDowall。 感覺只是一部娛樂片而已。

參考 : 阿嘉莎‧克莉絲蒂傑作選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大島渚 (1932~2013)


日本電影「新浪潮先鋒」、著名導演大島渚 (Nagisa Oshima) 因肺炎病逝,終年80歲。大島渚曾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等榮耀,其代表作《感官世界》及《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都被視為經典作品,惜晚年這位大導演因中風影響執導生涯,1999 年之後無作品推出。

他 1976 年拍攝的《感官世界》是根據發生於 1936 年的真實故事「阿部定事件」改編拍攝,敘述日本女人做愛時將情夫勒斃後還割下對方的陽具到處遊蕩,多日後才被警察發現,對比於《望鄉》、《海軍進行曲》片中所描述軍國時代女人地位的卑微,可以想像「阿部定事件」對當時社會的衝擊有多大,直到 40 年後的 1976 年日本仍對大島渚試圖拍攝此片有所批評,大島當時使用法國資金拍攝,也只有歐洲國家能看到未經修剪的完整《感官世界》。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考古書籍 - 星河倒影續集


台灣新生報在 1990 年之前花了數年在影藝版上連載知名電影名星的傳記,以 5~10 天一人的速度,一共連載了 80 人,從早已作古多年的克拉克蓋博, 瑪麗蓮夢露一直到 1980 年代末仍相當活躍的 Jack Nicholson, Robert Redford, Dustin Hoffman,當時我家是鄰長可以免費看台灣新生報,因此我記得這個專欄。

後來新生報宣佈要出版這個專欄的單行本,書名叫做《星河倒影》,當時的售價 NT: 260 可以買 10 個便當對一個中學生來說太貴了,另外台灣面臨解嚴關卡,很多鄰里長 (包括我家) 紛紛棄台灣新生報選擇其他,這個專欄以及買單行本這件事也被我淡忘了。

最近我忽然拾起這個記憶,立刻想透過網路補買,卻買不到 1989 年出版的第一本記錄 Golden Age 時代老明星傳記為主的《星河倒影》,只能買到 1990 年出版的第二本《星河倒影續集》,第一本《星河倒影》的話?看起來我只能到圖書館印一本。

這兩本書以影星傳記為軸介紹電影,對於 1990 年之前的西片譯名都有非常詳細的報導,尤其我發現 1965~1980 年間算是電影工業的低潮期,當時出現了非常多的大堆頭爛劇本的電影,這些片現在都被淡忘了,甚至網路上也少有人提及。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災難片的黃金期 1970 年代


話說 1960 年代電影工業面臨轉型時期,除了延續 1958 開始的票房衰退潮之外,「明星文化」從 60 年代開始光環盡失,從現在的說法就是:電影的競爭力漸漸不如前,反之,60 年代末期到 70 年代初期電視影集漸漸取代電影步入黃金時期,好萊塢必須想辦法取得新的 Biz Model 以求取生存。

1970 年《國際機場》(Airport) 這部用老演員、新劇本以災難為主題的電影「老瓶裝新酒」卻意外大獲成功,這樣的劇本充分運用電影大銀幕的優勢呈現災難的臨場感,馬上引來一波模仿浪潮,接下來成功的災難片有《海神號》(The Poseidon Adventure)、《大地震》(Earthquake)、《火燒摩天樓》(The Towering Inferno)、《興登堡號遇難記》(The Hindenburg) 、《殺人蜂》(The Swarm) 以及《國際機場》(Airport) 後續衍生的《九霄驚魂》(Airport 1975)、《航爆死亡角》(Airport 77) 等等成為 70 年代電影不可抹滅的ㄧ股主流。

前不久 Cinemax 播出《國際機場》(Airport) 這部災難片始祖,對生活於網路時代口味重鹹的現代觀眾早已了無新意 ,回想波音和麥道的民航機對抗始於 1958 年,即使 1970 年搭過噴射民航機的人數極度有限,當時寫出乘客欠錢想炸飛機領保險金的劇情,站在 1970 年的立場來看,這真是新的不能再新的天才劇本了!!!!

然而類似詐領保險金的劇本天下一大抄變成老套,《國際機場》(Airport) 這部片到了 80 年代被喜劇片《瞞天過海飛飛飛》(AIRPLANE II: THE SEQUEL) 嘲諷了ㄧ頓,現在 IMDb 上面只剩 6.5 分,不過當年可是貨真價實的獲得了奧斯卡 10 項提名!

這類電影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需要演員眾多,除了 Charlton Heston, Paul Newman, Steve McQueen, George Kennedy, Richard Chamberlain, Gene Hackman 這些正值壯年的硬漢受到重用之外,還可以給一大堆已近遲暮之年的 30, 40 年代巨星獲得客串演出機會:例如舞王 Fred Astaire, Joseph Cotton, Gloria Swanson, Myrna Loy, Olivia de Havilland, James Stewart, Helen Hayes, Jennifer Jones, Henry Fonda 等人,這些巨星在 70 年代都有一段尷尬時期。


火燒摩天樓》(The Towering Inferno)



殺人蜂》(The Swarm)


大地震》(Earthquake)

海神號》(The Poseidon Adventure)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Barbara Werle (1928~2013)


在電影《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 裡飾演德國金髮美女的 Barbara Werle 在元旦這天不幸辭世,享壽 85 歲,金髮外型類似德國女性的 Barbara Werle 實際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國人,只能算是三線女演員演出的機會不多。

她在《坦克大決戰》這部陽剛性的電影裡顯得非常醒目,有一段是她被安排獻給冷漠的 Robert Shaw 讓她拂袖而去。